本報訊 (記者 餘如波)9月4日下午,由四川博物院、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的“詩心禪意——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展”,在四川博物院開幕。首次在西南亮相的此次展覽共展出著名學者饒宗頤繪畫55件、書法22件,並通過文字、實物、影像等手段,綜合展示饒宗頤人生履歷和學術、藝術成就。
  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州,1949年移居香港,先後任教於香港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,2011年起擔任西泠印社社長。近80年的學術生涯中,饒宗頤的研究涵蓋古文字學、敦煌學、歷史學、考古學、目錄學、文學、哲學、藝術等諸多領域,與國學大師季羡林並稱“北季南饒”。
  此次展覽分為“氣韻筆墨”、“以禪入畫”、“白描獨步”等不同板塊,按照作品內容和風格分類展示饒宗頤書畫作品。記者在現場發現,不少就讀、畢業於高校文史類專業的年輕觀眾,也趕到現場欣賞饒宗頤書畫。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告訴記者:“聽說今天饒宗頤書畫展開展,我們組織了100多名歷史、考古、文博專業的學生來參觀,讓同學們領略大師風采,感受饒宗頤博學多才的治學路徑。”
  令人遺憾的是,由於年齡及身體原因,長期居住在香港的饒宗頤本人並未到場出席開幕式。“饒宗頤先生對自己的書畫作品在西南地區的首次亮相非常重視,希望四川的藝術愛好者作出評正。”饒宗頤的女婿、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藝術統籌主任鄧偉雄表示。
  展覽將向公眾免費開放至10月4日。在此期間,四川博物院將走進高校,開展國學推廣活動。此外,以篆刻、古琴為主題的國學體驗活動,也將在四川博物院舉行。
  季羡林稱他為“心目中的大師”
  他的學術造詣“讓人眩暈”
  “以前從沒聽說過饒宗頤。”“我是衝著‘國學大師’的名號來的,但他應該比不上季羡林吧?”……9月4日,四川博物院,“詩心禪意——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展”開展前,記者隨機調查了20多位觀眾,令人驚訝的是,只有3位古典文獻、考古、哲學專業的年輕畢業生聽說過饒宗頤。
  與國學大師季羡林並稱“北季南饒”,為何觀眾卻對饒宗頤如此陌生?“他長期在香港和海外活動,內地學生和觀眾瞭解不多。”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魏學峰說,“饒宗頤的學術囊括‘文史哲藝’,每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。現在有不少‘學術明星’,而我們想要通過這次展覽,讓觀眾見識真正的大師。”
  □本報記者 餘如波
  【鴻儒】
  “碩果僅存”的國學全才
  季羡林曾評價饒宗頤:“涉及範圍廣,使人往往有汪洋無涯涘之感,這在並世學人中並無第二人”;“近年來,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,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他。”二人學術研究有許多交叉之處,可謂惺惺相惜。
  近80年的治學生涯中,饒宗頤輾轉潮州、香港等地,廣涉敦煌學、甲骨學、詞學、史學、目錄學、楚辭學、考古學、書畫八大領域,通曉英、法、德、日等外語,對古印度、古巴比倫文字亦頗有研究。
  據不完全統計,饒宗頤迄今共發表專著80餘種、論文1000多篇,時間跨度上起夏商、下至明清,且在每個領域均能取得極高成就。饒宗頤自號“選堂”,由於對甲骨文的研究造詣頗深,近年有學者將其與該領域最有成就的羅雪堂(羅振玉)、王觀堂(王國維)、董彥堂(董作賓)、郭鼎堂(郭沫若)併列,稱為“五堂”。
  “老一輩學人中,饒先生是碩果僅存的全才。”展覽現場,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感慨道。
  魏學峰1985年曾就讀於中國文化書院的“中外比較文化研修班”。回憶饒宗頤當時的課程,魏學峰說信息量太大,“感到眩暈”。
  【丹青】
  獨創白描“饒家樣”
  2011年12月16日,饒宗頤在香港接過聘書,正式就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。他的“前任”,是吳昌碩、趙樸初、啟功等。
  西泠印社創建於1904年,以“保存金石,研究印學,兼及書畫”為宗旨,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、成就最高、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,歷任社長兼善學術和文藝。四川省書協副主席、西泠印社理事郭強告訴記者,饒宗頤的書法以篆隸為基本,融匯甲骨、金文、簡帛、敦煌經卷等特色,走的是傳統書法“碑學”的路子。
  對於饒宗頤的繪畫,張大千曾評價“饒氏白描,當世可稱獨步”。饒宗頤從臨摹敦煌白描出發,運用漢晉稿書的筆法推陳出新,逐漸形成了白描中的“饒家樣”。
  書畫之外,饒宗頤詩文、音樂亦頗有造詣。游歷海內外各地,除寫生狀物之外,往往通過古典詩詞記敘所見所聞。由於研究詞曲音樂,饒宗頤沉迷古琴藝術,曾師從嶺南古琴名家容心言。他藏有古琴數張,包括北宋郭之所藏“萬壑松”琴,還自撰《凄涼犯》詞詠其事。
  【蜀緣】
  為雅安捐款,書寄牽掛之心
  2013年4月30日,饒宗頤為“4·20”蘆山強烈地震災區捐出50萬元港幣,還在慰問信中表示“戚戚之情,哀哀我心”。很多人不知道,就在當天早晨,饒宗頤97歲的妻子陳若儂剛剛去世。經此變故,饒宗頤牽掛災區之心依然不改,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令人動容。
  饒宗頤與四川情緣頗深,早年曾數次到川寫生創作,此次展覽便有《峨眉三頂》等四川題材作品亮相。霍巍告訴記者,饒宗頤對巴蜀文化、西南上古歷史研究極有造詣。“每次到香港參加學術活動,饒先生總會打聽三星堆、金沙發掘研究近況,吸收到自己的論著之中。”饒宗頤2010年出版的《西南文化創世紀:殷代隴蜀部族地理與三星堆、金沙文化》,便深入探討了商代西南文化、中外交流等問題。
  1998年,81歲的饒宗頤來川參加學術研討會,特意前往川博找到魏學峰,希望拜訪退休研究員王家祐。原來,王家祐曾致信饒宗頤,指出他某部著述中的資料問題。“那本書早已是國際學術名著,但饒宗頤卻為了質疑特別來表達敬意,完全沒有大師的架子。”
  (原標題: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首次亮相西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jgqo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